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面临诸多任务要求,以下是详细阐述:
重大意义
国家安全保障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是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强大的军队能够有效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如领土争端、军事挑衅等。例如,在我国周边海域存在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强大的海军力量能够确保我国对相关海域和岛屿的有效管控,维护海洋权益。
同时也能防范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太空安全等。军事力量在维护海外利益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在海外的投资、人员和设施不断增多,需要军队具备相应的力量投送和保护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驾护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国面临着国际战略竞争的压力。军事力量的强大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在走向强国的进程中往往伴随着军事力量的崛起。例如,美国在成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其军事力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一支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强大军队,确保国家发展进程不被外部军事力量所干扰和破坏。
任务要求
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
理论创新驱动:军事理论要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从机械化战争理论向信息化战争理论乃至智能化战争理论转变。例如,探索联合作战理论,以应对现代战争中多军兵种一体化作战的需求。深入研究网络战、太空战、电子战等新的作战样式,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提供理论指导。
借鉴与自主创新结合:积极借鉴外军先进军事理论成果,但更要立足我国国情军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我国的军事战略文化、地缘政治环境、军队使命任务等都有其独特性,需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作战理论、军队建设理论等。
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
优化军队结构:调整军兵种比例结构,加强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高技术军兵种建设。例如,海军要向深蓝海军发展,增加远洋作战舰艇数量和种类;空军要提高战略投送、空中打击和防空反导等能力,增加先进战机装备数量并优化装备结构。
构建新型作战指挥体系:建立适应现代战争快速决策、高效指挥要求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打破军兵种之间的指挥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指挥协同,提高指挥效率和作战效能。同时,完善军队编制体制,优化部队编成,提高部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
提升军事人员素质: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包括军事指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在指挥人才方面,要提高其联合作战指挥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决策能力。例如,通过实战化演习、军事院校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吸引保留人才机制:建立健全吸引和保留军事人才的机制,提高军人待遇和社会地位,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从政策上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国防事业,同时为军事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确保军队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
研发先进武器装备:加大军事科技创新投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例如研制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武器、无人作战系统等。同时,注重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使各类型武器装备形成互补、协同的作战体系。
推进装备升级换代: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作战性能和信息化水平。合理规划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进程,确保军队装备始终保持较高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可维护性,降低装备全寿命周期成本。
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增强战略威慑能力:加强核力量建设,确保我国核威慑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发展常规战略打击力量,如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等,形成强大的战略威慑态势,遏制潜在对手的战略冒险行为。
提升实战能力:通过实战化训练、军事演习等方式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加强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建设,包括局部战争、边境冲突、海上权益维护等不同规模和强度的军事行动能力。强化军队的战略投送能力、战场适应能力和作战保障能力等。
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军事理论、组织形态、人员素质、武器装备等多方面协同推进,不断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战略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