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外贸定价常面临价格波动大、定价权缺失、区域价格差异等困境,期货模式可通过形成权威价格基准、提供灵活定价方式及增强定价话语权等方式打破这些困境,具体如下:形成权威价格基准:期货市场交易量大、参与者多,价格形成机制公开、透明、集中。塑料期货上市后,能形成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基准价格,如大商所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合约,为塑料外贸提供统一价格参考,改变以往国内塑料现货市场价格区域性强的局面,有助于上下游企业建立平等共赢的市场协商机制。提供灵活定价方式:期货模式引入了基差点价等灵活定价方式。基差点价改变了传统的一口价贸易模式,买方可以自主选择价格,有利于提高订单达成率。例如,温州某PP下游企业每年约90%的PP贸易量是通过期货定价(含点价)的方式完成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锁定采购成本,还能让企业在价格波动中抓住更多的商机。稳定价格预期: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能让企业更准确地判断市场价格走势。企业可根据期货价格,提前规划生产、采购和销售,稳定价格预期。如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河南诺辰塑业有限公司签订聚丙烯购销合同,采用大商所聚丙烯期货合约月均结算价作为基准,利用月均价“少涨少跌,慢涨慢跌”的特点,熨平协议期间价格波动,稳定未来采销价格预期,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增强定价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主要大宗商品贸易价格大多由期货市场形成和主导。我国是塑料产品的进口和消费大国,塑料期货市场发展潜力大。随着国内塑料期货市场不断完善,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价格”,改变我国企业在塑料外贸中被动接受价格的局面,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话语权。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塑料价格受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期货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套期保值工具。企业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反向操作,可对冲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经营利润,使定价更合理。如上海四联飞扬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07年LLDPE上市起,便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形成多种套期保值模式,为企业化解多种市场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