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基金认为当前利率波动风险敞口可控、债市风险有限的判断,主要基于其投资策略设计、市场环境分析及风险管理机制的综合作用。以下从具体逻辑和市场验证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机制1. 利率债为主的资产配置 兴华基金旗下核心产品如兴华安裕利率债基金(016658)严格限定80%以上资产投资于利率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且利率债占比不低于非现金资产的80%。这类债券的信用风险极低,且价格波动主要受宏观利率影响,通过久期管理可有效对冲利率风险。例如,该基金在2024年利率下行周期中实现13.14%的收益,而2025年7月30日净值为1.1136,近12个月波动仅6.24%,显示出对利率波动的较强抵御能力。2. 动态久期调整与对冲工具 基金经理吕智卓在2025年7月29日直播中提到,当利率接近区间上沿时会拉长久期做多长债,而在利率上行压力较大时缩短久期。这种策略在2025年二季度得到验证:兴华安聚纯债基金通过调整持仓久期,净值增长率(1.44%)显著跑赢业绩比较基准(1.06%)。此外,部分产品(如兴华兴利固收+)通过配置可转债、股票等权益资产(占比10%-30%),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进一步平滑波动。3. 风控体系与分散化投资 兴华基金采用“三重防线”控制信用风险:一是严格筛选AA+级以上债券;二是行业分散度控制(前五大行业占比<45%);三是单一发行人持仓不超过3%。例如,兴华兴利债券A的前十大重仓债券信用评级均为AA+以上,组合加权久期控制在2-3年,在2024年债市调整中最大回撤仅-0.87%。 二、市场环境与核心支撑因素1. 货币政策宽松基调未变 2025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MLF改革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尽管7月LPR连续两个月持平,但市场普遍预期下半年仍有降息空间(预计幅度40BP),尤其是中美关税缓和后出口压力减轻,为宽货币提供更多操作窗口。这种环境下,利率债的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空间均被看好,例如南方基金预计7-8月是做多债市的窗口期。2. 经济弱复苏与资产荒延续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但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1.2%,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至9%-10%,结构性资产荒现象依然突出。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寻求稳定收益,推动利率债需求。兴华基金指出,房地产磨底和上游工业品涨价未传导至下游(6月CPI仅0.1%),是支撑债市的两大核心因素。3. 利率波动中枢上移空间有限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围绕1.6%-1.7%震荡,接近历史低位。吕智卓认为,经济数据若验证不及预期,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即使数据修复,考虑到央行对“资金空转”的关注,利率单边上行概率较小。这一判断与长安基金“债市呈倒N型波动”的预测一致。 三、潜在风险与应对方案1. 外部不确定性冲击 中美关税博弈虽阶段性缓和,但特朗普若重返白宫可能重启贸易摩擦,叠加日本国债收益率因财政担忧上行,需警惕海外长端利率共振对国内债市的情绪冲击。对此,兴华基金通过聚焦国内利率债、控制跨境资产敞口(如兴华兴利港股持仓占比<15%)降低直接影响。2. 政策微调与市场预期变化 若下半年宽财政力度超预期(如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可能阶段性推高利率。兴华基金的应对策略是:利率债保留波段操作空间,信用债缩短久期、适度下沉资质(如4-5年期高等级信用债),同时关注光伏、固态电池等转债机会。3. 流动性分层风险 中小银行同业存单“提价换量”现象显示资金面边际收紧压力。兴华基金通过保持15%以上的现金及等价物配置(如兴华兴利),并优先配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流动性高的品种,确保组合应对赎回的能力。 四、数据验证与行业比较1. 产品表现优于同业 兴华安裕利率债A近12个月收益6.24%,在同类利率债基金中排名前10%;兴华兴利固收+近三年年化收益5.8%,夏普比率1.96,显著高于纯债基金中位数。这种表现源于其对利率周期的精准把握,例如2024年四季度增持新能源板块转债,贡献7.2%的超额收益。2. 市场资金流向印证 2025年二季度,兴华兴利债券C份额规模环比增长11.53%,显示投资者对其“债券筑基+权益增效”策略的认可。同期,全市场利率债基金净申购量同比增加23%,反映出资金避险偏好增强。 结论兴华基金对利率波动风险和债市风险的评估,建立在“货币宽松+资产荒+风控严格”的逻辑框架之上。其通过利率债集中配置、久期动态调整、股债灵活对冲等手段,有效控制了风险敞口。尽管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性,但国内经济弱复苏、政策友好的大环境下,债市系统性风险有限。对于投资者而言,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适配产品:追求高弹性可选兴华安裕利率债基金(激流勇进型),平衡收益与波动可配置兴华兴利固收+(乘风破浪型),短期避险则优选兴华安泽中短债(顺风顺水型)。需注意的是,基金投资需长期持有以平滑波动,同时关注政策变化对利率趋势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