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雨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损失,普惠型灾害保险扩容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以下是具体分析:灾害频发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雨灾旱灾发生频率上升。如2023年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部分地区因暴雨洪涝灾害遭受重大损失。2023年5月底河南“烂场雨”和8月初京津冀强降雨,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普惠型灾害保险作为一种风险分散和经济补偿机制,扩容后可更好地应对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为受灾群众和企业提供经济支持,助力灾后重建。现有保险保障存在不足:目前我国普惠型灾害保险在覆盖范围和保障程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农业保险方面,一些小农户受收入、文化水平和保险意识等因素制约,不愿承担自缴保费,而部分产粮大县因财力紧张,无法做到应保尽保,或存在挪用、拖欠保费补贴的情况,导致保险公司出现大量应收保费,影响了保险作用的发挥。满足多元化保障需求:不同群体对灾害保险的需求不同,小农户希望以较低成本获得基本保障,规模经营主体则需要更高额度的风险保障。普惠型灾害保险扩容,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例如,三大粮食作物普惠性巨灾保险可为小农户提供免费的基本风险保障,有较高保障需求的规模经营主体可在此基础上叠加购买完全成本保险或收入保险。减轻财政负担与提高效率:对于产粮大县来说,中央财政对三大粮食作物巨灾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可卸下其保费补贴负担,使其有财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同时,普惠型灾害保险若采用简单的设计,如区域保险或天气指数保险方式,可简化承保理赔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减少保险运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如套取补贴和保费返还等。政策推动与发展趋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巨灾保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也印发通知,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提升基本保额,将台风、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这体现了政策对巨灾保险发展的推动。随着政策的支持和保险行业的发展,普惠型灾害保险扩容是顺应趋势,有利于建立保基础保民生、高普惠广覆盖的中国特色巨灾保险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