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终端价普涨与行业筑底:数据、逻辑与分化图景2025年9月以来,白酒行业迎来久违的终端价格普涨行情,其中飞天茅台原箱批发价从9月22日的1760元/瓶低谷反弹至9月28日的1810元/瓶,散瓶价格同步从1740元涨至1785元,部分经销商反馈终端售价单日涨幅达20-50元。这一现象与机构"行业底部愈发清晰"的判断形成呼应,但深入分析可见,当前行业筑底过程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价格上涨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一、价格异动的驱动因素:短期脉冲与长期逻辑季节性需求释放构成了此轮涨价的直接推手。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礼赠与宴席场景集中爆发,山东、江苏等地经销商反映飞天茅台销量同比回升明显,五粮液八代甚至出现断货现象,直播间850元左右的促销价已难觅踪影。这种季节性消费脉冲有效对冲了渠道库存压力,第三方数据显示,8月以来宴席驱动的开瓶动销环比改善幅度达15%-35%,部分区域增速超过去年同期。龙头企业策略调整起到了关键引导作用。贵州茅台上半年推行的"三个转型""四个聚焦"等市场措施逐步见效,通过科学投放稳定了价盘,6-7月在行业承压期仍保持销售基本面稳定,9月终端动销同比增长超20%。与此同时,酒企普遍放宽回款政策为渠道纾压,2025年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合同负债端整体同比下滑2.5%,销售收现同比下滑3.2%,这种"报表释压"行为反而增强了渠道信心。行业出清进入尾声的预期支撑了价格回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白酒规上企业数量减少100余家,降至887家,1-7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同比下降5.2%。中小企业加速退出市场,为头部企业腾出了价格与份额空间,这种"被动出清+主动调整"的双重作用,使得行业供需关系逐步趋于平衡。# 二、底部特征的多维验证:数据与结构的共振机构判断行业底部清晰,主要基于三重底部信号的共振。从估值维度看,白酒板块当前市盈率已回落至2014年水平,部分龙头企业股息率提升至3%以上,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从机构仓位看,公募基金白酒持仓比例连续四个季度下降,情绪指标接近历史低位;从基本面看,2025年二季度成为本轮周期的业绩低点,17家主要白酒上市公司单季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7%和7.3%,剔除茅台后降幅更是扩大至12.9%和20.9%,这种"深蹲"为后续修复创造了基数条件。库存去化进度成为验证底部的核心指标。经过上半年的持续调整,渠道库存压力明显缓解,特别是茅台通过精准投放使社会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9月动销数据显示其渠道调货便利性提升,终端门店备货意愿增强。民生证券指出,当前库存多累积于经销商环节,旺季消费脉冲有望加速库存传导,形成"去库-涨价-补库"的良性循环。价格体系重构过程中,高端酒展现出更强韧性。2025年上半年,高端白酒在各价格带中表现领先,整体营收同比增长6.2%,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速3.4%,显著优于地产酒的-31%和次高端的-5.4%。这种分化印证了行业"马太效应"的加剧,也说明在消费场景受限的背景下,具备品牌刚需属性的高端酒更易率先触底回升。# 三、行业分化的深层矛盾:筑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尽管头部企业引领价格回暖,但行业复苏并非同步。地产酒板块仍深陷调整泥沼,2025年二季度今世缘、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等区域龙头营收同比降幅分别达29.7%、14.2%、23.8%和48.5%,主要受"518"禁酒令后消费场景缺失的持续影响。政商务消费占比较高的品牌恢复速度明显慢于以大众消费为主的企业,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行业复苏呈现"K型"走势。价格竞争加剧或将制约后续修复空间。为抢占宴席市场,各大品牌纷纷降低政策门槛、加码费用投入,导致货折增加、吨价下移。2025年上半年剔除茅台后的白酒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下降1.13个百分点。电商平台与即时零售(如"歪马送酒")的补贴战进一步加剧价格内卷,旺季促销可能使本轮涨价行情难以持续。宏观与政策风险仍需警惕。虽然宴席等"深度场景"需求植根于文化传统,具备较强韧性,但政商务场景修复仍依赖宏观经济改善。民生证券指出,当前行业面临的环境考验可能超过2014年复苏周期,需密切关注宏观指标对高端酒需求的传导效应。此外,禁酒令等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影响行业复苏节奏的变量。# 四、未来展望:分化中寻找确定性机会短期来看,中秋国庆旺季数据将成为验证行业底部的关键。机构普遍预期,2025年三季度白酒板块仍将保持强分化态势,但春节后表观增速降幅有望逐步收窄,行业将进入"弱复苏"阶段。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具备品牌壁垒和渠道韧性的高端酒龙头,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其市占率和股息率优势将获得市场溢价;二是区域市场中的成长型企业,如古井贡酒、迎驾贡酒等,在行业出清过程中有望实现份额提升。长期而言,白酒行业"量减价升"的结构性趋势未变。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升级,行业销量稳中有降的态势难以逆转,但消费者对质价比的追求将推动品质突出、品牌力领先的名酒销量保持增长。当前终端价普涨或许只是行业筑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信号,真正的复苏仍需等待消费场景的全面修复和企业盈利的实质性改善。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短期价格波动带来的情绪干扰,聚焦具备长期价值的核心资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