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宁淮城际铁路洪泽至金湖双线特大桥跨淮河入江水道段8座连续梁全部合龙,成功跨越约2420米宽的水域,标志着项目重难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关键基础。以下从工程概况、技术难点与创新、项目意义三方面详细介绍: 工程核心信息关键构造与规模:跨淮河入江水道段是宁淮城际铁路全线跨水域面积最大、跨度最长的连续梁桥群,隶属于全长31.7公里的洪泽至金湖双线特大桥(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该桥段总长2.6公里,包含8座连续梁,其中单座连续梁主跨达128米、全长264米,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按“先中跨后边跨”顺序合龙,单梁划分39个节段浇筑,累计使用混凝土5464立方米,总重量约13660吨。线路整体背景:宁淮城际铁路跨越苏皖两省,北起淮安淮安东站,向南经洪泽区、金湖县、安徽天长市、南京六合区,终至新建南京北站,新建线路全长17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核心组成部分。 施工难点与技术创新三重核心挑战:施工区域位于Ⅲ级航道与Ⅱ级水源保护地,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地理环境复杂,河面宽达2420米,需先搭设钢栈桥与钢平台才能开展作业;二是安全风险高,悬臂浇筑过程中需精准控制梁体线形,避免因航道通航、水流变化影响施工安全;三是环保要求严苛,需严格防范施工对水源地的污染。科技赋能破局:为保障工程质量与效率,项目团队采用多项创新技术。依托BIM、GIS等信息化技术搭建三维可视化场景,构建“过程可视、数据可信、安全可控、质量可溯、环保可感”的数智管理平台,实现施工全流程精准管控;同时推行精细化管理与闭环管控,确保连续梁合龙精度与线形控制全面达标。 项目里程碑意义建设进程加速:此次连续梁全部合龙,意味着宁淮城际铁路重难点工程取得阶段性突破,为后续全线架梁、无砟轨道铺设等工序创造了条件。目前项目整体推进顺利,如安徽段已实现跨长深高速连续梁合龙、天长站主体结构封顶,全线计划2027年建成通车。经济社会价值:项目建成后,将与徐盐高铁、连镇高铁等互联互通,实现淮安与南京1小时直达,成为苏北(连云港、盐城、宿迁等)城市直达南京的快捷通道。这不仅能完善区域城际交通网络、便利沿线群众出行,还将加速苏北地区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动苏皖沿线经济协同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