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小红门乡为独居老人安装500余“电子哨兵”,安全加码!
独居老人陈女士家中,新安装的白色小盒子突然发出警报,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也收到了火险信息,一场潜在的火灾被及时化解。
“独自在家最怕呼救无门,现在有了这个‘小盒子’,心里踏实了,安全感一下子就提升了。”居住在鸿博家园第一社区的陈女士指着不久前安装的烟感报警器说道。
在朝阳区小红门乡,已有556位老人家中陆续安装了这种被称为“电子哨兵”的联网型烟感报警器。
01 精准摸排,筑牢安全防线
小红门乡辖区内老龄人口比例较高,空巢、独居老人数量较多。
面对这一现实挑战,小红门乡平安建设办公室通过全面筛查和入户核实,细化台账,精准锁定566名老人作为安装对象。
“我们抓住以防为主这一关键环节,由平安建设办公室牵头,组织各村、社区与老人面对面沟通。“小红门乡平安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
他们与老人约定上门安装时间,确定安装部位,确保联网型烟感报警器“装得好、用得上”。
02 “电子哨兵”与消防四件套
今年10月28日,小红门乡为16位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联网型烟感报警器,并送上逃生应急包。
这种报警器能够及时对浓烟、火灾等突发情况进行预警,为第一时间发现、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工作人员现场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让小烟感发挥大作用。
除了最新的“电子哨兵”,小红门乡早在今年3月就启动了“扶老助残 平安相伴”工作。
各社区、村工作人员按照前期入户摸排的重点帮扶人群信息台账,逐一敲门入户,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60至80岁之间失智失能的独居和空巢老人等重点帮扶人群发放消防“四件套”。
03 安全教育,提升自救能力
安装设备只是第一步,提高老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样重要。
在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向老人讲解设备运转机制和使用方法。
他们还手把手教授灭火器、灭火毯等自救逃生器材的使用方法。
“我们以走访安装为契机,向老人讲解安全知识,帮助独居老人清理家中堆放的可燃物、易燃物,消除安全隐患。“小红门乡平安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
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安全教育,让老人们不仅有了硬件保障,更掌握了安全防护的技能和知识。
04 科技赋能,构建智能安防网络
小红门乡的“电子哨兵”不仅是简单的烟感报警器,更是一套智能安防系统。
当报警器检测到险情时,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将信息发送到相关负责人的手机。
实现监控、预警、处置的闭环管理。
在技术应用层面,类似的安防方案还展现出更多优势:采用非医疗化外观设计,即插即用、免布线免充电。
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即可完成管理及组网,无需专职人员维护,大幅降低基层治理成本。
05 持续扩展,全面守护老年人安全
小红门乡的老年人安全守护工作并未止步于消防安防。
今年5月,小红门地区熙悦安郡社区针对宏大家园和赛特宿舍小区两个老小区均为6层无电梯楼房的特点,在每栋单元楼的2层和4层楼道处增设爱心座椅及扶手,让老年居民上下楼时可以临时小憩。
9月,小红门地区还开展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针对老年群体网络诈骗、信息泄露高发的情况,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工作人员不仅现场讲解防骗技巧,还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手机“安全体检”服务,全力守护老年群体的“钱袋子”。
小红门乡的计划不只是安装几百个报警器,而是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安全网络。
从消防安防到出行便利,从物理世界到网络安全,小红门乡正多维度筑牢老年人安全防线。
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创新实践,让“电子哨兵”成为守护夕阳红的安全卫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