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十月以来密集调研A股,重点布局科技领域
国际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他们的调研轨迹揭示着下一个投资风口。
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Point72……十月的A股市场迎来外资调研热潮。据Wind数据统计,10月以来,共计220家外资机构调研了309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调研次数达680次。
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外资调研高度集中在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等高景气度产业链。
与此同时,外资对A股的实质配置也在增加。截至三季度末,QFII机构出现在856家A股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较去年底明显增加。
01 调研规模:外资机构积极布局
十月以来的外资调研活动异常活跃。
据华尔街见闻快讯,高盛、瑞银等知名外资机构共计调研了309家A股上市公司。
中国证券报报道进一步细化数据,指出10月共有220家外资机构进行了调研,累计调研次数达到680次。
参与机构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瑞银、美银证券、野村证券、淡马锡富敦投资、千禧资本、Point72等知名机构。
外资机构的密集调研与其发布的投资观点相互印证。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国际投行相继发布报告,在中期维度上继续看好中国股市表现。
富达、安联、联博、景顺等外资资管机构也纷纷发表看多A股市场的观点,并认为科技股仍是A股市场未来的投资主线之一。
02 行业聚焦:“含科量”成关键指标
外资调研的行业分布高度集中,主要围绕科技与创新领域展开。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外资机构调研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及消费电子等高景气度产业链。
中国证券报进一步细化指出,在行业板块方面,AI算力与光通信、半导体、医疗、高端制造等板块均有外资机构调研。
例如,在AI算力与光通信板块,中际旭创、新易盛、华工科技、深南电路、胜宏科技等公司获外资调研。
其中,中际旭创在10月接受了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贝莱德、花旗等知名外资机构的调研。
在半导体板块,兆易创新、华润微、卓胜微、美芯晟、乐鑫科技等公司也获得外资机构重点关注。
其中,兆易创新接受了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野村证券、美林、千禧资本、Point72等多家知名外资机构的调研。
03 板块偏好:科创板备受青睐
外资对科创板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这一趋势在今年早些时候已现端倪。
上海证券报报道,5-6月期间,75家科创板公司获得外资机构调研,占板块公司家数比例达13.84%,相较于创业板和主板公司占比6.86%和4.91%,科创板明显更受外资机构的青睐。
从行业分布来看,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是外资最关注的重点领域。
这一趋势在三季度得到延续。据财联社报道,截至三季度末,超540家科创板公司获得机构持股,其中55家公司拥有超50名机构股东,25家公司拥有超百名机构股东。
具体到公司层面,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中微公司、澜起科技的机构股东数均超过200家。
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通用设备、自动化设备成为机构持股最多的五大细分领域。
04 投资逻辑:估值与产业基本面并重
外资机构投资中国科技股的核心逻辑正日益聚焦于产业基本面的实质进步与结构性机遇。
估值吸引力是外资关注的首要因素。多家外资机构负责人表示,尽管近期市场存在波动,中国科技股估值仍处于“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水平。
一家瑞士资管机构负责人透露,公司在市场波动中常采取逆向投资策略,在今年4月初市场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出现调整时,他们视其为难得的“黄金坑”,果断逆势加仓。
柏基投资也在同期市场波动中保持投资组合稳定,其核心逻辑聚焦企业长期基本面。
柏基投资合伙人罗娜·肯尼迪表示:“相较于短期政策波动,我们更关注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
毕盛资产创始人王国辉也表示,尽管市场经历阶段性调整,但大量A股和港股科技标的交易价格仍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洼地”机会依旧清晰。
05 配置策略:长线视野与实地调研
外资机构普遍采取“配置型”策略,注重中长期布局。
在具体投资策略上,外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路径各异,但均展现出长期视野。
据观察,近期流入的外资多为“配置型资金”,其调仓换股周期往往较长,可达3个季度左右,这表明他们的投资并非短期博弈,而是基于多年前就已开始布局的长期战略。
外资机构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关注不仅停留在数据层面,更通过密集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企业。
10月29日,新加坡资管公司毕盛资产带其海外投资人走进上海张江科技城,实地调研当地一家消费电子上市公司。
调研过程中,海外投资人围绕公司产品应用场景及供应链体系展开深入交流,展现出对中国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浓厚兴趣。
英国资管机构柏基投资合伙人罗娜·肯尼迪透露:“今年是新冠疫情后访华最密集的一年,总部已有十余位投资人士来华调研,年底前还将有更多团队到访。”。
06 外资公募:高仓位布局科技成长
外资公募基金对中国资产保持乐观预期,并且以高仓位对科技成长板块进行了重点布局。
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贝莱德、富达、路博迈、安联、施罗德等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的持仓情况和投资策略浮出水面。
以富达传承6个月股票持有期股票为例,组合在今年三季度大幅加仓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优必选12.6万股,其跃升为第一大重仓股。
与此同时,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还新纳入中芯国际的H股和A股,以及上海复旦。
路博迈中国机遇混合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也包括优必选,此外还有澜起科技、腾讯控股、三花智控和石头科技等。
路博迈中国机遇混合基金经理魏晓雪在三季报中表示,今年三季度,基金保持了中性偏高仓位与均衡偏成长的持仓结构。
投资主要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展开,重点布局了高端制造升级、汽车及电动车产业链、AI技术等成长属性较强的投资机会。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经理程彧在三季报中称:“我们在三季度维持了较高的股票仓位。以优质科技资产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引领中国股票的价值重估。”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科技创新的“含金量”正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关键因素。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尽管近期市场波动加剧,但我们对中期展望依然保持乐观。”
从最初的观望试探到如今的坚定加码,外资持续加仓的背后,既得益于中国科技股显著的估值优势,更源于产业基本面的进步。
外资的调研轨迹已指明方向——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正成为中国资产吸引全球资本的新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