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和变胖存在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激素失衡
影响瘦素分泌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它能通过与下丘脑的受体结合,传达饱腹感,从而抑制食欲并增加能量消耗。
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瘦素的正常分泌。当生物钟被扰乱时,瘦素的分泌量会减少,这使得大脑无法及时接收到饱腹感的信号,从而导致食欲增加。
皮质醇水平波动
皮质醇是一种在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正常情况下,它遵循一定的昼夜节律进行分泌,早晨最高,夜晚最低。
熬夜会使皮质醇的分泌规律被打乱,导致其在夜间分泌增加。皮质醇水平升高会促使血糖升高,同时增加胰岛素抵抗,使身体更倾向于储存脂肪而非消耗脂肪。胰岛素抵抗会让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将血糖转运到细胞内进行代谢,多余的血糖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代谢减缓
基础代谢率降低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睡眠不足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等与代谢相关的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使基础代谢率下降,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即使在休息时,身体消耗的热量也不如正常睡眠时多。
同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在熬夜时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它们的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整体代谢效率降低。
脂肪代谢受影响
在正常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理调节,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其中,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肪代谢相关酶会在睡眠期间发挥作用,帮助处理脂肪。
熬夜会干扰这些酶的正常功能,使脂肪的分解代谢过程受到阻碍。同时,由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会优先选择储存脂肪以应对可能的能量需求,而不是将脂肪用于供能。
饮食习惯改变
夜间加餐
熬夜时,身体会消耗额外的能量,这可能会使人感到饥饿,从而增加进食的欲望。而且,夜间的食物选择往往更倾向于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品等。
深夜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缓,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也相应下降。此时摄入的食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代谢,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
补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对身体有益:
选择合适的时间
尽量遵循生物钟
补觉的最佳时间是在正常睡眠时间的范围内,例如,如果是因为熬夜错过了夜间的睡眠,第二天应尽量在白天早些时候补觉,以接近正常的睡眠时段。
人体的生物钟对睡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顺应生物钟补觉可以让身体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提高补觉的质量。
控制补觉时长
避免过长或过短
补觉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打乱正常的睡眠节律。一般来说,单次补觉1 2小时为宜,如果熬夜后过度补觉,可能会导致夜间难以入睡,进一步加重睡眠紊乱。
也不能补觉时间过短,否则无法有效缓解熬夜带来的疲劳。
营造良好的补觉环境
保证安静、舒适和黑暗
安静的环境能减少外界干扰,有助于放松身心进入睡眠。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关闭门窗,避免噪音干扰。
舒适的床铺和合适的室温也很重要,床铺应该软硬适中,室温保持在20 25摄氏度较为适宜。
黑暗的环境能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营造黑暗的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