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多地降雨破极值,太行山是重要原因之一。当携带大量水汽的气流遇到太行山时,会受到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从而加大降水强度,容易在沿山和山前地区形成极端强降水。具体分析如下:地形辐合抬升水汽:太行山位于华北地区,其特殊地形对气流有明显的抬升作用。在北方大陆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共同阻碍作用下,台风“杜苏芮”残涡移动缓慢,京津冀地区长时间受涡旋北侧倒槽辐合区和地形辐合区控制。富含水汽的偏东气流从平原地区边界层沿太行山地形爬升,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上升运动中心位置均出现在太行山半山坡950-925hPa附近,有利于在半山坡高度处形成降水峰值。影响中尺度对流系统:太行山精细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涡旋倒槽系统影响下,向太行山迎风坡爬升的MCS会显著增强,山前东北风气流在中尺度喇叭口地形内侧形成气旋性辐合中心,并导致持续性强降水。同时,在MCS东侧冷池边界附近,对流初生和组织化会导致山前平原地区出现短时暴雨。此外,北方多地降雨破极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夏季风带来充足的水汽输送,为降雨提供了物质基础。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热量充足,有利于不稳定大气层结形成,且西风带天气系统带来冷空气,冷暖交汇与暖区对流共同加剧了降水强度、扩大了降水范围。同时,蒙古高原地区近几十年异常快速的增温,促使该区域形成强大稳定的高压系统,与副热带高压连成“高压坝”,阻碍了台风残余环流移动,使水汽在太行山区长时间汇集抬升致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