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近期给予温氏股份(300498.SZ)“买入”评级,主要基于公司在成本控制、产能扩张、财务修复及行业周期中的核心竞争优势。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驱动因素:成本优势与业绩兑现1. 养殖成本大幅下降 2024年温氏股份生猪完全养殖成本降至7.2元/斤,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6.3-6.4元/斤,同比降幅超15%。这一成本水平已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约7.5-8元/斤)。成本下降的核心原因包括: 生产效率提升:种猪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恢复至23.7头(2018年水平),肉猪上市率达92.3%,部分区域突破93%。 饲料成本优化:通过与中粮等大型供应商战略合作,玉米、豆粕等原料采购成本同比下降约10%。 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系统覆盖养殖全流程,单头猪人工成本下降约8%。2. 业绩高弹性释放 2024年公司营收1048.63亿元(同比+16.64%),净利润92.30亿元(同比扭亏);2025年一季度营收243.31亿元(同比+11.37%),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扭亏)。生猪业务贡献主要利润: 量价齐升:2024年生猪出栏3018万头(同比+14.93%),销售均价16.71元/公斤(同比+12.83%);2025年一季度出栏859万头(同比+19.69%),均价15.20元/公斤(同比+6.59%)。 成本红利兑现:以2025年一季度成本6.3元/斤计算,即使猪价跌至14元/公斤(约7元/斤),头均利润仍可达140元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产能扩张与行业周期韧性1. 规模化养殖持续推进 2025年公司生猪出栏目标为3300-3500万头(同比+9%-16%),能繁母猪存栏已达185万头(提前完成年度目标)。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合作农户超5万户),轻资产扩张策略有效降低资本开支,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仅50亿元,显著低于牧原等重资产同行。2. 行业周期中的防御性 当前生猪价格处于下行通道(2025年8月全国外三元均价约13.82元/公斤),但温氏凭借成本优势仍可维持盈利。中邮证券测算,若2025年猪价中枢降至14元/公斤,公司头均利润仍可达100元以上,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此外,政府启动中央冻猪肉收储(8月计划收储1万吨),短期或对猪价形成支撑。 三、财务修复与战略布局1. 资产负债表持续优化 2024年资产负债率降至53.14%(同比下降8.27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51.45%,现金储备超150亿元。公司计划2025年底将负债率降至45%,为后续产能扩张和逆周期并购提供充足空间。2. 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 养鸡业务:2024年盈利23亿元,2025年一季度因价格低迷亏损3亿元,但下半年消费旺季(中秋、国庆)有望回暖。 食品加工:新增“温氏食材”品牌,2025年上半年食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毛利率提升至18%。 战略合作:与安佑集团共建饲料供应链,与筠诚和瑞整合环保业务,构建“养殖-屠宰-食品”全产业链闭环。 四、风险与估值1. 潜在挑战 猪价下行压力:2025年生猪产能过剩或导致价格中枢同比下降10%-20%,若成本优化不及预期,利润可能收缩。 养鸡业务亏损:黄羽鸡价格同比下跌18.69%,若下半年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或拖累整体业绩。2. 估值与机构预期 截至2025年8月30日,温氏股份股价18.19元,对应2025年预测PE约16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PE(约20倍)。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净利润93.71亿元(同比+1.5%),目标均价22.76元(较当前股价有25%上行空间)。中邮证券维持“买入”评级,认为公司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仍能通过成本优势实现超额收益。 五、行业展望与投资逻辑1. 政策支持与行业出清 农业农村部明确2025年生猪产能调控目标(能繁母猪存栏3900万头),政策引导低效产能退出。温氏作为头部企业,有望通过低成本优势加速市场份额提升(当前生猪市占率约4.3%)。2. 长期增长逻辑 消费升级:高端猪肉(如黑猪、冷鲜肉)占比提升,温氏“壹号土猪”品牌溢价达20%-30%。 技术壁垒: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如空气过滤系统)和数字化养殖(AI疾病预警)构建护城河,2025年研发投入预计超5亿元。 结论中邮证券的“买入”评级基于温氏股份在成本控制、产能扩张、财务健康度及行业周期中的综合优势。尽管短期面临猪价下行和养鸡业务亏损压力,但其成本优势(6.3元/斤)和规模化效应(2025年出栏目标3500万头)已形成坚实安全边际。长期来看,公司在食品加工、环保业务的多元化布局,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将进一步巩固其龙头地位。投资者可关注2025年下半年消费旺季的价格弹性及成本优化的持续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