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楼市金融政策持续发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需求端政策
信贷支持
放松限购限贷
在许多城市,限购政策逐步放宽。例如,一些二线城市将原来严格的户籍购房限制进行调整,非本地户籍人口购房门槛降低,如社保或纳税年限要求缩短。这使得更多有购房需求的人获得购房资格。
限贷政策的放松更为明显。银行降低了房贷首付比例,首套房首付比例在部分城市已经降至20%,二套房首付比例也有所下降,这大大减轻了购房者的首付资金压力。
房贷利率调整
央行通过调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来影响房贷利率。近年来,LPR多次下调,5年期以上LPR已从之前相对较高的水平逐步降低。这直接导致房贷利率下降,以100万贷款金额、30年等额本息还款为例,利率下降一个百分点,每月还款额能减少数百元,显著降低了购房者的利息支出,刺激购房需求。
购房补贴与优惠
财政补贴
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购房补贴政策。例如,对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家庭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补贴金额可能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这对减轻购房负担有直接作用。一些城市还针对特定人群,如人才购房给予额外的补贴,鼓励高素质人才流入并安居。
税收优惠
在税收方面,对购房者实施了优惠政策。例如,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或第二套改善性住房,契税等相关税收进行减免或优惠征收。在二手房交易中,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政策也有所调整,降低了二手房交易成本,促进了住房市场的流通。
供给端政策
房企融资支持
拓宽融资渠道
监管部门放宽了对房企融资的限制。在债券市场方面,支持房企发行公司债券,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债券发行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境内债券发行审核流程加快,对符合条件的房企放宽了发行额度限制;境外方面,为房企境外发债提供便利,如简化外债登记手续等。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房企的信贷投放。对于经营状况良好、信誉度高的房企,银行增加开发贷款额度,保障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资金需求。同时,对房企的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也进行了优化,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
改善融资环境
为了改善房企融资环境,监管部门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房企的合作。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等形式,搭建沟通平台,增进金融机构对房企项目的了解,促进资金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此外,对房企的融资监管政策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一刀切的监管方式,根据房企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监管。
保交楼专项借款与资金监管
专项借款助力
设立保交楼专项借款,专款专用,用于解决部分停工楼盘的建设资金问题。这些专项借款主要投向那些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烂尾风险的项目,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完工交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借款注入资金到相关项目,重启工程建设,保障购房者权益。
资金监管优化
加强对房地产项目预售资金的监管优化。明确预售资金的使用规则,在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确保资金安全,防止资金被挪用;另一方面,合理调整资金拨付节点,使房企能够及时获取资金用于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促进项目顺利推进。
对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稳定房地产市场
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金融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量和价格。销售量方面,随着购房门槛降低和购房成本下降,住房需求逐步释放,市场成交量有所回升。价格上,避免了房价的大幅下跌或不合理上涨,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增强市场信心,无论是购房者、房企还是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购房者不再过度担忧烂尾风险而愿意入市,房企也有信心推进项目开发和拿新的项目,投资者对房地产相关金融产品的信心也有所提升。
助力宏观经济稳定
房地产产业链较长,涉及建筑、建材、家电等众多行业。稳楼市金融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建筑行业的开工率提高,建筑材料的需求增加,拉动了钢材、水泥等建材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家电行业随着住房销售的回暖,家电消费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带动,如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的销售量随着新房装修入住而增加,对稳定宏观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