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精炼商暂停对美出口黄金的事件,本质上是美国近期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其对美元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关税政策直接冲击黄金供应链,美元计价体系面临挑战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7月31日的裁定函,1公斤和100盎司金条被划入需缴纳39%关税的类别。这一分类直接针对瑞士精炼商的核心出口产品——瑞士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精炼中心,承担了将伦敦400盎司标准金条重铸为符合纽约COMEX期货市场交割规格的关键环节。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瑞士对美黄金出口额高达376亿瑞士法郎(约合420亿美元),占其对美总出口的68%。关税实施后,瑞士精炼商Argor-Heraeus等企业迅速暂停对美发货,导致纽约COMEX仓库库存积压至293吨,却因关税壁垒无法流出支援其他市场。这种供应链断裂直接冲击美元计价的黄金期货市场。8月8日COMEX黄金期货一度飙升至3534.1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期现价差扩大至102美元,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纪录。黄金作为美元信用的“镜像资产”,其价格异动反映出市场对美元计价体系稳定性的质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瑞士精炼的金条占纽约期货市场交割量的35%,其断供可能引发长期交割风险,动摇“纸黄金”市场的信任基础。 二、贸易失衡加剧与避险需求上升,美元汇率承压瑞士对美黄金出口的暂停,直接导致瑞美贸易顺差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025年第一季度,瑞士对美贸易顺差中的三分之二(约360亿美元)来自黄金出口。随着出口中断,这部分顺差将迅速萎缩,可能削弱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流动性基础。与此同时,黄金价格飙升引发的避险需求,正推动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实物黄金。全球最大黄金ETF(GLD)单日增仓6.3吨,创三个月新高,而同期美元指数从8月7日的0.8601跌至8月11日的0.8579,显示市场对美元信心下降。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减少贸易逆差的策略可能适得其反。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美国每年需进口约1500吨黄金,其中70%依赖瑞士精炼。若转向其他地区(如南非、加拿大)进口,运输成本将增加15%-20%,且需重建符合COMEX标准的精炼产能,预计至少耗费30亿美元。这种成本转嫁可能推高美国国内金价,进而通过珠宝、电子等下游产业传导至消费端,加剧通胀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已承认,关税引发的通胀“很大一部分”将传导至消费者价格,可能迫使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三、政策不确定性与市场结构异变,美元信用体系面临长期考验当前事件暴露了美元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脆弱性。美国海关的关税裁定与白宫后续的“澄清”行政令,凸显政策反复对市场预期的破坏。尽管8月9日金价因白宫澄清消息回落,但COMEX未平仓合约暴增12%,显示多空博弈白热化。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增加217吨,创历史新高,而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跌破58%。从历史经验看,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贸易战导致美元信用崩塌,最终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当前美国单边关税政策与当年有相似逻辑:通过贸易保护主义转嫁国内矛盾,却加剧全球经济割裂。摩根大通调查显示,60%的投资者认为美国将陷入滞胀,57%预计美股将成为资金流出最多的资产类别,而美元指数可能在年底前贬值8%。这种预期若持续发酵,可能形成“黄金避险需求上升→美元贬值→更多资金涌入黄金”的负反馈循环,动摇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根基。 四、结构性矛盾与政策困境:美元的两难选择美国政府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既要通过关税减少贸易逆差,又需维持美元流动性以支撑债务融资。2025年美国将有9.2万亿美元国债到期,而关税收入预计仅1666亿美元,远无法覆盖财政缺口。黄金供应链中断导致的美元流动性收缩,可能加剧美债市场的抛售压力。8月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从4.1%升至4.3%,反映市场对信用风险的重新定价。更棘手的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空间被严重压缩。若为抑制通胀维持高利率,将加剧经济衰退风险;若降息刺激经济,则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元汇率。这种“滞胀陷阱”在20世纪70年代曾重创美元,当前政策组合(关税+高利率)可能重蹈覆辙。瑞银警告,若关税持续,纽约金价较伦敦的升水可能扩大至100美元以上,形成长期套利空间,进一步割裂全球黄金市场。综上,瑞士精炼商暂停对美出口黄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贸易体系重构与美元信用危机的缩影。短期看,美元可能因避险需求阶段性走强;中长期而言,供应链断裂、政策不确定性与结构性通胀将持续侵蚀美元根基。这场由黄金引发的“蝴蝶效应”,或将成为美元霸权时代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