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防范虚假诉讼的三维架构主要包括虚假诉讼的识别方法、防范体系构建及应急处置机制三个维度。具体内容如下:精准识别虚假诉讼的潜在信号: 关注案件主体及关系:虚假诉讼当事人多存在亲属、关联企业等特殊关系,且诉讼行为违背日常交往逻辑。如某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案中,原告为被告公司控股股东,却以明显低于市场的利率出借巨额资金且未约定还款期限,这种异常情况需引起律师警觉。 审查诉讼请求与证据:虚假诉讼往往存在诉讼标的与证据证明力不匹配、事实陈述与证据细节不匹配、证据形式与交易习惯不匹配等问题。例如主张巨额借款却仅有小额转账记录,或合同签订时间与当事人陈述的交易时间冲突等。 留意诉讼程序中的反常行为:虚假诉讼当事人通常表现出急于立案、急于调解、急于结案的“三急于”特征。若当事人有此类表现,律师必须对案件是否为虚假诉讼进行甄别。构建全方位的虚假诉讼防范体系: 严格履行收案审查义务:律师事务所应建立标准化收案流程,要求当事人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原始证据、财产权属证明及事实经过说明。实行“原件核对原则”,对关键证据进行双重验证,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实行双人审查制度。 强化内部风险管控机制:建立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对高危案件提交所务会讨论代理策略;建立证据交叉核验制度,通过第三方机构验证关键证据真实性;建立执业风险预警制度,定期整理虚假诉讼典型案例,形成风险预警清单并组织律师学习。 提升律师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律师应强化法律适用能力,掌握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和构成要件;提高证据分析能力,通过参加培训、观摩庭审等方式,提升对伪造证据的识别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将“忠诚勤勉、恪守诚信”的执业理念内化于心。妥善应对已陷入的虚假诉讼困境: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律师发现疑似虚假诉讼线索后,应立即启动“三停止一报告”程序,即停止参与诉讼活动、停止提交新的证据材料、停止签署法律文书,并向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报告。同时,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提供证据材料。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律师在虚假诉讼中可能面临行政、民事、刑事责任风险。当面临追责时,应积极举证证明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如提交收案审查记录、证据核实过程等材料,证明自身无故意或重大过失。 总结经验教训:律师事务所应建立虚假诉讼案例复盘机制,对已处理的风险案件从审查、证据核实、代理策略等环节进行全面剖析,查找制度漏洞和操作失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