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29日,上海已为1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万名旅客办理离境退税业务,相关数据及背后逻辑可从以下维度深入解析: 一、核心数据:增长态势与结构特征上海离境退税业务在2025年呈现“量额齐增”的爆发式增长。税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83.8%,退税额同比增长82.9%,规模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两大亮点尤为突出:“即买即退”成增长引擎:该模式销售额同比激增21倍,显著降低旅客资金占用成本,提升消费体验。对比年初1-4月40倍的同比增幅,虽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位运行,反映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口岸分布不均衡:虹桥机场口岸表现亮眼,暑运期间单月验核退税申请3329票,商品金额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倍和31%;邮轮旅客退税业务同比增长87.5%,凸显交通枢纽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从商品结构看,境外旅客偏好集中于高附加值品类。奢侈品、电子产品及国产智能穿戴设备占据主导,部分本土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和性价比优势跻身热门清单。前8个月整体退税商品金额已达20.7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反映国际消费需求的强劲反弹。 二、政策创新:全国首创与流程优化上海离境退税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政策端的持续突破。2025年推出的全国首创“掌上办”系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旅客可通过移动端完成退税申请、材料上传和进度查询,大幅缩短办理时间。这一数字化改革与线下服务形成互补:- 退税门店网络十年间从27家扩张至1400余家,覆盖主要商圈和口岸;- 海关简化审核流程,新增退税备案商品种类同比增长47%,文创产品、绿色家电等新兴品类纳入退税范围,丰富消费选择。“即买即退”政策的深化实施尤为关键。旅客在指定门店消费后可当场领取退税款,无需等待离境验核,这一模式有效将“入境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成为吸引国际旅客的重要抓手。 三、市场背景:客流复苏与消费回流退税数据的高增长离不开宏观环境的支撑。2025年国际航班持续恢复,上海作为入境门户,承接了大量跨境旅游需求。从旅客来源看,179个国家和地区的覆盖范围,既包括传统客源地,也新增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退税业务增长与消费回流趋势高度契合。随着国内供应链优化和品牌升级,部分高端商品实现“国内价优”,吸引境外旅客在沪消费。例如国产电子产品凭借技术迭代,在退税商品中占比显著提升,改变了以往奢侈品独大的格局。 四、行业意义:消费升级与开放信号近10万旅客的退税规模,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折射出多重行业价值:- 对零售行业而言,退税政策带动高端消费增长,推动商场、品牌商优化国际旅客服务体系;- 对旅游产业而言,退税与旅游的协同效应显现,有助于打造“购物+旅游”的复合型产品;- 对城市功能而言,上海通过离境退税的制度创新,进一步巩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地位,为全国跨境消费便利化提供可复制经验。后续随着“掌上办”系统全面落地及退税商品目录持续扩容,上海离境退税业务有望保持增长动能,成为观察中国跨境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