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2万亿元!前三季度物流需求总量稳步增长
物流业犹如国民经济的血脉,其搏动强度直接映射着经济发展活力。最新公布的263.2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向我们揭示了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下的韧性与潜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63.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这一增速较上半年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比GDP增速高出0.2个百分点,显示物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动力依然坚实。
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5.7%、5.5%、5.2%,虽呈小幅回落走势,但均保持了5%以上的较快增长。
01 行业结构:工业物流仍是压舱石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1%。
这表明工业领域物流需求的核心支柱地位持续巩固。
从行业角度看,超九成的行业相关物流需求维持韧性增长,升级领域驱动作用尤为明显。
9月份以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均升至51%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相关需求增速分别快于工业品平均水平3.5和3.4个百分点。
从实物量看,粗钢、水泥等传统大宗商品的物流实物量普遍下降,而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物流量增长则超过30%。
这些数据印证了我国工业品物流需求结构调整进程正在持续推进。
02 消费物流:居民物流需求潜力释放
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推动下,单位与居民相关物流需求潜力有序释放。
前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6%,表现亮眼。尤其是三季度同比增长8.0%,较二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延续了较快增长势头。
线上新型消费物流需求加快增长是关键推动力。
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冷链鲜食、家电3C、文旅户外、美妆服装等网购品类保持较高热度。同时,线下实体新兴商贸物流需求稳中趋升,仓储会员店、集合店等新兴零售领域相关物流需求保持两位数增长。
03 进口物流:结构优化特征明显
前三季度,进口物流在复杂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运行呈现回升势头。
进口物流总额同比下降1.0%,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个百分点。三季度在二季度改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同比增速加快至3%。
从进口货类结构看,与传统动能相关的商品(如基建原料、大宗商品)进口持续低迷,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高端制造元器件进口物流需求依然旺盛,机床与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进口物流量增速维持13%和8.9% 的较高水平。
计量检测仪器、计算机及通信设备进口值分别增长9.3%和8.9%,成为拉动进口物流增长的核心引擎。
04 新增长点:高端绿色物流需求旺盛
新质生产力领域催生的物流需求增势强劲,绿色低碳、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等领域扩张态势明显。
绿色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低碳、再生资源循环回收等绿色物流领域延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5%。
循环经济领域活力持续增强,相关回收、运输和处理物流需求旺盛。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下,与新能源产业链相关的物流需求增长迅猛。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生产物流量分别增长29.7%、46.9%、14.0%。
单晶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绿色材料生产物流量分别增长9.0%、16.5%。
05 运输渠道:多元协同发展
从物流供给端看,各细分领域多数运行稳健向好,物流供给呈现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前三季度,物流业总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增长4.7%。
从景气走势看,前三季度物流业景气指数均值为50.6%,9月指数进一步回升至51.2%。
尤其是关键先行指标新订单指数达53.3%,已连续8个月保持景气运行,显示当前物流活动较为活跃。
在运输领域,铁路完成货运发送量39.1亿吨,同比增长2.8%。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4万列,中亚班列累计开行超1万列,同比增长22.8%,国际物流运输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航空物流实现规模扩张与服务范围双重突破,前三季度货邮运输量740万吨,同比增长14.0%。
其中跨境贸易与电商需求稳步提升,国际航线货运保持两位数增长。
截至9月30日,全国累计新开国际货运航线169条,每周新增往返航班超352班。
06 降本增效:成果持续巩固
在物流效率方面,降本增效成果持续巩固。
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14.2万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0%,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从构成看,运输费用8.1万亿元,同比增长4.7%;保管费用4.5万亿元,同比增长4.3%;管理费用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
今年前三季度,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任务稳步推进,成果持续巩固。
物流基础设施硬件环境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投资增长平均水平。
这些投资重点投向了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欧班列、集疏运体系、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关键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