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2.6万亿元,稳经济作用凸显
交通大动脉涌动不息,2.6万亿资金构筑经济发展坚实底盘。
交通运输部10月29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规模保持高位。
与此同时,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506亿人次,营业性货运量达432.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1%和3.89%。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经济运行稳的态势巩固延续、新的动能加快培育、发展韧性持续彰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1 投资脉络: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在今年前三季度保持了强劲势头。
从投资结构来看,铁路完成投资5937亿元,公路完成投资1.78万亿元,水路完成投资1605亿元,民航完成投资829亿元。
公路投资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分别完成投资9296亿元、4343亿元和2753亿元。
农村交通网络持续完善,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5万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75.4%。
这些投资直接促进了综合交通网络效率提升,为人员流动和货物流通提供了坚实基础。
02 流动中国:人员出行持续活跃
在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下,前三季度我国人员流动持续活跃。
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506亿人次,同比增长3.1%。分方式看,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为35.4亿人次和5.8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和5.2%。
公路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462.8亿人次,同比增长2.9%;水路客运量为2亿人次。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公众出行需求高位释放,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3%。
其中单日最高达3.36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表示:“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和交通物流高位运行,也有力支撑了假日经济的火热。”
03 货流畅通:物流运行稳步提升
货运领域同样表现亮眼,前三季度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32.5亿吨,同比增长3.89%。
从运输方式看,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分别为39.1亿吨、319.1亿吨、74.2亿吨和7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4.1%、3.7%和14%。
港口运行方面,前三季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5.7亿吨,同比增长4.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亿标箱,同比增长6.3%。
外贸集装箱表现尤为突出,内贸、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2%和8.4%,显示我国外贸韧性持续增强。
04 经济支撑:交通动脉赋能全面发展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不仅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也为经济社会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14.2万亿元,同比增长4.3%。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0%,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表明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
交通运输建设的推进还助力了民生改善。截至今年9月,全国已完成超3.5万个城市公交站台的适老化改造,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车13.6万辆。
此外,全国已打造超4700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220多个城市开通了95128约车服务电话,主要网约车平台在320多个城市上线网约车“一键叫车”服务。
纵观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充满挑战,而中国交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如同一束强光,穿透迷雾。
它不仅代表着2.6万亿元的资本投入,更是国家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血脉支撑。
未来,随着这些交通项目的建成落地,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将加速重塑,人与货物流动将更加高效,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将持续涌动蓬勃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