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丰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八十年,足以让青丝成雪,让废墟升起新城,让亲历者的记忆逐渐模糊。然而,有些岁月,却如同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磐石,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坚硬、清晰。八十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便是这样一座不朽的丰碑,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永恒坐标。
那是一段淬炼于血火之中的记忆。从卢沟桥畔的枪声到南京城下的悲歌,从太行山巅的烽火到滇缅密林的远征,中华大地每一寸山河都浸透了泪水与鲜血。我们看见,平型关下,八路军战士以简陋的武器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外,敢死队员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尊严的长城;我们听见,杨靖宇将军胃中未消化的棉絮与枯草在无声地控诉,张自忠将军“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的誓言仍在天地间回响。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用生命书写的史诗,它的每一个字符,都由不屈的意志铸就。
这场胜利的根源,深植于一个觉醒的民族灵魂深处。“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在亡国灭种的巨大危机面前,四万万人如同一人。曾经隔阂的党派,在民族大义前携手并肩;曾经分散的力量,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汇聚成钢铁洪流。延安窑洞的灯火,与重庆防空洞里的煎熬,同样见证着这个民族求生存、求独立的坚定意志。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与团结,使我们最终能够“一寸山河一寸血”,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八十年光阴流转,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的回响从未停止。这场胜利,不仅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侮的民族耻辱,奠定了伟大民族复兴的基石,更以其惨烈的过程警示世人:和平犹如空气与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它告诉我们,一个分裂、软弱的民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它更昭示,团结与自强,是国家生存与发展最根本的保障。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那座用牺牲与奋斗铸就的丰碑,它依然是我们精神世界中最为坚实的支柱。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苦难辉煌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