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北一等站加格达奇站启动改造,结束半个多世纪使命
站前广场西侧,一座1654平方米的过渡站房已悄然启用,继续接待着南来北往的旅客。
11月5日,我国最北一等站——加格达奇站改造正式启动。这座始建于1969年的火车站,在服务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半个多世纪后,即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它的使命。
加格达奇站是富裕至嫩江至加格达奇铁路改造工程的重要枢纽站。新站房将为原址拆除重建,建筑面积5980.44平方米,较原站房面积扩大1580.44平方米。
过渡站房已启用,旅客候车、检票等客运服务全部转移至原站前广场西侧的新建过渡站房。
01 华丽转身:从基础服务到智能人性化
加格达奇站的改造不仅仅是一次规模扩容,更是服务理念和技术水平的全面升级。
新站房将新增母婴候车室、无障碍卫生间和智能导引系统等,精准覆盖不同旅客群体需求。
这一改进实现了从“基础服务”向“人性化、智能化”升级,将大幅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的舒适度与便捷度。
对于地处高寒地区的加格达奇而言,这些室内服务设施的完善尤为重要,旅客在严寒冬季将获得更多温暖与便利。
02 设计理念:融合欧陆风情与地方特色
新建加格达奇站的设计理念颇具匠心,以“欧陆风情,万里兴安第一城”为定位。
据站房设计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介绍,新站房室内外采用建构一体设计原则,摒除繁琐细节设计。
设计师将梁底部结合管线及灯槽处理,形成收束与凹槽造型,融入生长冰花设计理念。
候车室设计则以加格达奇的铁路文化、林海雪原生态及鄂伦春族传统美学为灵感,将散热器从功能性设备升华为空间艺术装置。
通过穿孔板大小形成森林生态造型设计,展示地方特色,让旅客在候车时就能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独特魅力。
03 施工挑战:应对高寒环境的严峻考验
加格达奇站改造工程面临严峻的自然环境挑战。
加格达奇区地处我国高寒地区,极端低温可达零下45摄氏度,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3.09米,年有效施工期不足六个月。
针对这些地区特点,施工项目团队将细化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组织、加大施工效率,确保质量可控。
过渡站房的建造已经展示了施工方应对高寒环境的能力。
过渡站房顶棚采用岩棉保温,墙体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内填岩棉结构,形成加厚保温围护体系;进出站室外防寒门斗、门窗均选用双层中空玻璃材质,配合高效供暖系统,实现多重保温防护。
04 过渡安排:贴心服务保障旅客温暖出行
为配合主站房改造,加格达奇站已做好周密过渡安排。
自10月18日起,原加格达奇火车站正式停用,所有旅客候车、检票等客运服务已全部转移至新建过渡站房办理。
过渡站房位于原加格达奇火车站站前广场西侧,总建筑面积约1654平方米。
内部设有安检、售票、候车、检票、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等服务功能区,可同时容纳300余名旅客候车,全面满足过渡期间旅客出行需求。
为服务旅客出行,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加格达奇车务段在站台及进站口处设置引导标志,安排工作人员做好旅客乘降引导服务。
05 战略意义:提升区域交通与促进经济发展
加格达奇站改造是富加铁路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富加铁路改造工程则是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组成部分。
该项目投用后,将实现全线电气化,极大提升区域资源外运能力,开行动力集中式动车组,将促进边境贸易与跨境旅游发展。
富加铁路电气化升级改造开通后,“绿巨人”动车组将首次驶进大兴安岭,彻底终结该区域无电气化铁路的历史。
改造后,列车最高时速达160公里,加格达奇至哈尔滨的最快运行时间将从当前的9小时43分压缩至6小时30分左右,大大缩短了边境地区与省会城市的时空距离。
富加铁路改造工程包括富嫩铁路、嫩林铁路嫩江至加格达奇段,以及齐北铁路齐齐哈尔至富裕段。
铁路等级为Ⅰ级,正线数目为单线。改造内容包括对富裕站至加格达奇站366公里线路实施电气化改造,配套实施齐齐哈尔站至富裕站64公里线路电气化改造。
加格达奇站的改造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更新,更是区域交通网络的一次重要升级。
未来乘坐“绿巨人”动车组从哈尔滨到加格达奇,时间将缩短3个多小时,穿行于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将不再是漫长旅程。
新站房建筑规模5980.44平方米,较原站房面积扩大约三分之一,更多旅客将能享受到更舒适的出行服务。
这片中国最北的土地,正在悄然改变。
|
|